
上海日之升公司開發環保塑料新技術紀實
不斷上漲的石油價格,使以石油為原料生產合成材料的聚丙烯類塑料企業近年壓力重重。但在一片叫“苦”聲中,上海日之升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以領先技術置換利潤空間,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。今年前7個月,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.5%,利潤增長55%。
日之升渡艱克難的秘訣,在于“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”。這個“糧”,便是五六年前開始研發的環保塑料新技術。
日之升公司主要從事工程塑料和高分子合金材料的研發和生產,其競爭對手是杜邦、巴斯夫、陶氏等跨國公司。一般國內企業面對競爭,往往采用“跟蹤術+價格戰”策略,即跟蹤開發大公司的新產品,以低廉成本作為競爭籌碼。日之升卻另辟蹊徑,與跨國公司在同一起點上競爭。
早在2002年,公司管理層就意識到,環保型工程塑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。種種跡象表明,歐盟國家可能在幾年后推出強制性規定,嚴格要求工程電器中塑料部件的環保性,以及塑料生產過程中的低排放。這無異于給塑料原料的出口商懸上了一把“達摩克利斯之劍”。
日之升卻視這柄“劍”為發展契機:跨國企業必須在技術方面“重起爐灶”,“百年老店”并沒有多大優勢;作為小公司的“日之升”,如果著手研發環保型新材料,幾年后就能和大公司同臺競技。果然,歐盟從去年起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環保強制規定,國內不少原材料公司因此而紛紛落馬,“日之升”卻憑借開發的“環保阻燃型工程塑料”,業績越做越好。他們還乘勢推出了一款提高回收塑料性能的新型添加劑,今年僅這個項目的收入就比去年翻了一番。成本、匯率等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,但公司快速發展的勢頭喜人。
提前儲備“技術糧”,自然要舍得投入。公司的研發投入一直保持在銷售總額的5%以上,不過300多人的公司,研發人員就有70多人。他們10年前就開始和上海高校合作,設立聯合實驗室、獎學金,吸引優秀人才為企業服務。新材料領域的人才競爭非常激烈,為留住高端研發人才,公司還設立了成果共享、利潤分成等措施,激勵研發人員不斷尋求新的技術突破。2001年以來,該公司已有3個項目被認定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。
點評眼下的“日之升”發展順利,是因為他們提前布局、精心實施,克服了原料上漲的不利因素。成功的背后,有兩個關鍵因素值得肯定,一是眼光,二是技術。有眼光,懂得分析行業大勢,就能未雨綢繆早做打算;有技術,則能把眼光轉化為行動力,進而轉化為提高企業利潤的生產力。正是憑借這些有利因素,日之升目前已擁有五大核心技術,80余項發明專利。
中華商務網訊